《最后的绝地武士》——迈向深渊(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
“5星,从此再无绝地武士,绝不仅是演员的退场,更是语境的更迭。40年前卢卡斯用坎贝尔理论构建起的语境和符号在这一部中被最大程度的破题。新世纪的互联网语境在二战遗留的对抗语境的消亡中华丽登场,随之一同消逝的是几代人的青春。会不会有点怀念那个简单到粗暴但也因为简单而纯粹的语境呢?见证消逝。”

不谈各种解读,只谈直接观影,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两个字——好看!但对于喜欢这个系列认同这个系列语境和符号的人而言,真的存在“直观”观影体验吗? 星战系列,尤其是传统正传三部曲脱胎于坎贝尔的“单一神话”,大量符号和人物建置都有试图影射的神话原型。而星战8存在大量对系列符号的使用、破坏和重构。所以,对本片的观影太难撇开对创作者放置在影片中的星战系列的各种符号、意象的觉察和解读了。

那就冒着过度解读的风险谈谈这部星战8吧。
文章太长,先抛关键论点:
1. 星战8是对传统星战叙事语境的颠覆和革新——并不是简单的沿袭或者完全的抛弃。这里需缕清一个逻辑,就像反情节不是没有情节而是对传统情节设置的颠覆一样。抛弃一个语境是无法实现对一个语境的颠覆的。颠覆和革新星战语境势必要建立在对传统星战语境和符号的使用上,这会导致某种似曾相识,但实则相似越多,颠覆越烈。

2.所有的颠覆不是为了颠覆而颠覆,它们共同指向叙事语境的变更——更为现代的互联网语境对于上世纪尤其是二战遗留下的对抗语境的取代。
3.三条线缺一不可,是对同一母题三个层次的讨论:①雷伊线——人与自己的关系。②芬恩线——人与他人的关系(利己还是利他)③波·达默龙——人与世界的关系(消灭所恨还是保护所爱)。此外,三条线还对应了星战的很多经典场景和议题,如芬恩线中涉及的贫富议题,波.达默龙线保留的太空战场景等。而导演之所以这么贪心的要让每一个符号都出现在这部电影中还是为了那个目的——颠覆、革新。
一. 雷伊+凯洛·伦+天行者.卢克 (英雄之旅)
1.承载主题——人与自己的关系。
你就是你一直探求的秘密。——约瑟夫.坎贝尔《英雄之旅》
雷伊这条线是真正意义的主角线,也是三条线中切入点最个人但也最本质的。它处理着一个恒古的主题——人与自己的关系。
具体来看,这条线的内容包括:①雷伊登上阿克托岛寻找到了卢克——映射正传中卢克在达戈巴上找到尤达大师。②卢克对雷伊不太完整的教导 ——映射和颠覆尤达大师对于卢克的教导。③雷伊对镜子洞穴的探索——应对卢克在洞穴中接受的试炼。④雷伊和凯洛.伦之间相互试图影响对方的角力 ——映射着卢克和达斯.维达之间的角力。
2. 被延续和颠覆的符号
①洞穴中的自我——母题的更迭
你害怕进入的洞穴,蕴藏着你寻求的宝藏。 ——约瑟夫?坎贝尔
洞穴隐喻深层的隐秘的自我,而所有英雄之旅其实都是对自我的探索。
雷伊进入镜子洞穴(Mirror cave)一如卢克在星战2进入洞穴,是对主角英雄之旅目标的点破。那么卢克和雷伊在洞穴中所发现的自我的指向是否相同呢?如不一样,差异中又包含何种深层语境的变化?
先看正传的洞穴。

卢克进入洞穴后首先就看到了自己的宿敌——黑武士,一番光剑激斗,卢克最终将对手斩首,滚落的头颅却是自己的面容。
发现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一情节是很有隐喻性的,高度贴合着20世纪人类的心理主题。19世纪及之前,人的自我探索还更多被引向人性与神性的矛盾上。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人似乎成了自然的主人——无需屈服的“大写人”。但马上,科技的黑暗面就暴露了,它放大人类的善的同时也放大着人类的恶,而这种恶在上个世纪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光明和黑暗在一人内心的纠葛,是卢克和达斯.维达在正传中一体两面探索的主题。

再看星战8中的洞穴。
罗伊进入洞穴,看到了自己——无穷无尽的自己,当她祈求被告知自己父母的身份时(寻找归属感),她最终看到的还只有自己,这让她陷入至深的孤独。
这一意象正是21世纪互联网时代人类困境的写照。梁道文此前发表的《互联网时代的自我》一文中构建了和本片极其相似的意象:
我们就变成了进入一个明明资讯如海量一般庞大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进入了一个各种声音都存在的百花齐放的这么的一个空间里面,但是不晓得为什么我们好像走进了一座镜厅,这座厅堂里面到处都是镜子,我无论往哪看都只能看到自己的脸,它是一个密室,我无论跟谁说话我都只听到自己的回声。——梁道文:《互联网时代的自我》

这是怎样一种困境呢?这是一种自我确认的困境,互联网时代人的所谓自我被无限放大,却忘了人的自我一直都是依赖着他者来确认的。互联网中我们可以恣意筛选,只看、只听我们想看想听的,于是乎,不同于自己的他者被消亡了,自己也便迷失在了自我的海洋中......
我们来听听影片中雷伊自己对镜子洞穴的经历做何描述吧。
雷伊:“这里看似无穷无尽都是我,但一定会有尽头,在那我能找到答案...但是我错了,什么也没有,我从未感到如此孤独。”
真真一个互联网时代人类的心理自白——到处都是自己的镜像,但这个无穷无尽的自己却无比孤独。
所以,凯洛.伦和罗伊一体两面在星战8中探讨的主题已经和正传有了很大的区别,表现出了互联网时代人类自我探索的新母题:自我真能彻底摆脱他者得到完美存在吗?
②原力内核的破题:向虚无主义的深渊前进——卢克之死
“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是一个桥梁而非一个目标。人之所以可爱乃是他是一种过渡和一种毁灭。” ——尼采
对原力内核的破题是星战8对星战系列的另一重要颠覆和延展。做了前7部要么不想做要么不敢做的事——凝视深渊(凝视有点言过其实,但至少是大大的楸上了一眼),我不确定这一楸将会把星战系列引向哪,但否认不掉的是其意义的非凡。
之前无论是前传还是正传,对于原力的叙述最多也止于两者的同宗同源,相互转换。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沿着这个逻辑再向前迈一小步,没有障碍的就能到达星战8的这个可怕破题,但前7部的选择都是坚定的绝不再往前迈半步!
在我看来这种止步是审慎和值得尊重的,原因简单但深刻:往前半步,就是一个深不见底,无处立足的深渊——虚无主义。
面对深渊,星战8的主创和罗伊一样表现出了无惧,而正是这种无惧让作为观众的我和卢克一样感到了无以复加的恐惧!

这种恐惧的指向是点破虚无之后,神话和故事何以存在的困境。因为,说到底,神话和故事所承载的使命就是赋繁杂的生活以意义,从而使人类免于直面虚无。
其实对于这一困境有一种很极端的解法,且也被影片展示了,那就是卢克的方式。
卢克在悟出原力的虚无之后做了一种非常有道家色彩的应对:彻底身退。从而他切断了和原力的联系——宛如老子言下的退回“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但这种解法有个问题,就是它无法成为神话和故事成长的土壤,于是被点出的同时它又马上被打破。打破它的是一种颇具尼采色彩的自我觉知——“我”不是目标,而只是道路。因此,卢克在这部星战中完成的是从“新希望”到“前往新希望的道路”的蜕变,其中传递的是一种超越虚无的伟力。卢克势必要在这一部中退场,主创索性牺牲他的完美形象换取后人迈向深渊的力量,或许这也是最死得其所的方式?擦干眼泪,继续前进吧!
③ 头盔——被消解的形式感

星战被指为“太空歌剧”是颇有道理的,作为歌剧,形式感尤为重要。如果说头盔的打破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反向的形式构建,那加入的很多漫威电影式笑料就真是对星战形式感的破坏了。
可说到底,互联网时代还有多少形式感能存续下去呢?以往高高在上的明星,现在纷纷放下架子在微博和综艺娱乐中以平民姿态示人。歌剧艺术本身也已被流行音乐几近蚕食殆尽。如此看来,星战向平民化语境的靠拢也是大势所趋,虽然少了些质感但或许更加亲民?但不管怎么说,看到这么多观众对此表示出不满总是让人欣慰的,希望星战不要这么快也被“大势”侵袭。
④师徒、古树、古书——互联网中被革新的教学与传承
本片中卢克和雷伊的师徒关系与正传中卢克和尤达大师的师徒关系相互映射。而本片中的这段剧情也为很多影迷所诟病。——为什么卢克最终也没有教授任何实际的东西,而且在这种条件下罗伊竟也能无师自通到了能与大BOSS斯努克的近卫兵对抗的境界。
但某种程度上这种安排却是最为恰当的。
传统星战,绝地武士的技艺传承颇具中世纪行会色彩,学徒制,统一的服装安排,徒弟对于师傅的尊从。

到了互联网时代,这种师徒关系早已不复存在,甚至连对它的缅怀都淡薄了。当下,只要连入互联网人就能自行搜索到需要的知识。各种自助性质的书籍和网站不但指导着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也指导着我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岛上卢克在向罗伊道破原力的内核前,只教授了一个有现实指向意味的知识。那就是“伸出去(reach out)”。这个教导是如此动作化以至于一开始罗伊理解为了伸出手,我觉得这个动作和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伸出去”的意象是异常契合的,那就是——上网。如此,从实际层面看卢克所谓的教授就只是教会了罗伊如何连接互联网。
正传中的苦修变为了星战8中和原力(互联网)连接的教学,而后雷伊就能自行变强了(上网自学)。甚至我们可以说卢克对于雷伊和凯洛.伦原力的恐惧也像极了对互联网过分庞大和强大的恐惧。而卢克消解这种恐惧的方式也很互联网语境,他选择切断和原力的连接。切断——断网,又是一个契合度极强的映射。
再说古树和古书,被烧掉的古树和里面的书籍(虽然最后揭晓已被带出,但尤达大师的话还是判了它们死刑——反正也不会被细致的翻阅了)。尤达大师说:“或许该被销毁的不是绝地武士而是那些书。”不知道写这段台词的主创想销毁的书里是不是还有这一本。

不再需要像中世纪僧侣那样去反复研读典籍,一切知识快餐化的自助自取,那老师还能教授什么?我们还需要学习什么?尤达大师对卢克说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你能传授的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你对于知识进行探索的全部努力,包括并且特别是其中的失败。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这真是一条很深刻的训诫。
二. 芬恩+萝丝+DJ线1.承载主题:人与他人的关系——利己还是利他。

传统星战正传中的利己主义讨论大多是由汉.索罗承载,从一名自利的太空混混到一名反抗军英雄,汉.索罗的英雄之路是最能反映美国精神的。
利己主义,美国人精神内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贯穿着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枪支合法化等法律背后体现出的都是对个人利益的至上关注。大多美国人都坚信一个信条:一种有道德的利己是可以导向正义的,根深蒂固。

那对这一主题这部星战8中会怎样展现呢?
2.被延续和颠覆的符号
①莱亚公主——萝丝
从星战8前半段来看,其对于该主题的探讨还是很传统的。一个非常内核的逻辑被延续,那就是——两者必须得捆绑在一起出现。为了实现这种继承,在雷伊自有使命的情况下,萝丝这个角色登场了。

萝丝的登场对于芬恩而言其实起到了莱亚公主在正传中对汉.索罗的引导作用——对的,芬恩或多或少代表着汉.索罗(别说人家不帅嘛)。而最后舍身救下芬恩也使萝丝成为对传统星战女性角色有推进作用的角色,姐妹情深的动力也很有《冰雪奇缘》的感觉。
②芬恩的两次近观:第一次传承,第二次拓展——再次被展现的虚无主义
星战8中芬恩两次被要求重新细看他自以为看到的景象。
第一次,赌场,芬恩感叹赌场的富华,不解萝丝为何如此厌恶这里,萝丝让他去细看。于是芬恩看到富华下的隐恶,被压迫的奴隶。虽然仓促,但芬恩就此完成了他在本作中的第一次转变,关心与他无关的他者(而不是像影片开始时只关心他心仪的罗伊)。
然而,对芬恩的考验并没有就此结束,主创又给他安排了第二次细看。飞船上,在萝丝影响下已偏向公义的芬恩在表达对军火商的愤慨时,DJ要求芬恩进行了第二次细看。而这一细看再次展现了第一条线中想要探索的虚无主义话题。被芬恩指为“恶”的军火商,其实也在为反抗军提供武器,于是虚无化了芬恩对于“善恶”的判断标准。而DJ适时的甩出了自己对于处理这种困境的方法——Don’t Join.(不要参与)

某种程度上说,从这时起,DJ反而更像是当今美国某种精神流向的代表——一种保守主义抬头下的利己主义,不谈国际责任的利己主义(谁能说这种责任不有可能是一种自以为是呢?),一副真正的商人嘴脸。同时这种利己也导向了罗伊线中提到过的隔绝他者。
但值得高兴的是,在DJ出卖芬恩和萝丝说出:“战争没有正义与错误,只是一场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的游戏。”时,芬恩还是努力的反抗了一下这种虚无主义的观点,坚定回击了一句:“你是错的。”且随后又在最终大战中试图去践行自己的言语,芬恩目前来说算得上一个知行合一的英雄。
但是,DJ临走时的那句:“也许吧。”总是让人警醒的,是一种超过简单神话语境,面向现实提出的担忧,相当有深意。
不知道DJ下集还会不会出场,但是我想主创对于芬恩的考验定未就此结束,必将逼着他进行更多的细看和更多的抉择。
三. 波·达默龙+莱娅公主+ 阿米琳·霍尔多线1.承载主题:人与世界的关系 ——消灭所恨还是保护所爱
波.达默龙在这条线中其实也是以学徒身份出现的,他最精彩的表现不在于几次空袭和几近成功的政变,而是最后下令的撤退和逃亡。其背后是这条线中的两个女性角色或多或少成为了导师一般的存在,教导着波.达默龙理解一种更女性主义的非对抗的英雄主义。
理解了这个语境,再看这条线中发生的多次反转才能真正理解其中味道,其实重要的不是哪个方法最终成功了,而是做出这种选择的出发点是否是保护所爱。(但其实还是存在BUG,在能接受范围内。)
四.结总的来说,我对这部星战是满意的,有心惊肉跳感。心惊肉跳的不是画面中的特效或血脉喷张的打斗,而是它居然如此大胆的打破了星战固有的框架,把我的整个观影带向了一种未知,对于一个有着40年历史的老系列来说,这点实属不易。其语境转变背后表现出的勇气和对爱的强调也是值得尊敬的,其探讨的矛盾是更加贴合互联网时代语境的。种种这些让我觉得,这或许会是一个更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精神神话。只是,互联网时代前生人的我,对于过往难免有些眷恋……
最后预祝星战9成功,并希望它优秀到足以让我无惧的喊出那句:Let the past die!

(责任编辑:admin)
- ·《将军在上》马思纯“假怀孕”? 盛一伦
- ·《极客江湖》李治廷海喊景甜组队开黑遭拒
- ·《三个院子》媒体探班 大张伟自曝“妈妈
- ·《梦想的声音》羽泉经典四连唱 唱齐秦《
- ·袁弘《快乐大本营》 开启演技新挑战欧阳
- ·冯文娟《演员的诞生》上演“强吻” 演绎
- ·唐艺昕《虎啸龙吟》虐心开播 网友:心
- ·《凤凰无双》收官 郑元畅回忆拍戏时曾哭
- ·大张伟和妈妈“母子脸” 宛若复制粘粘!
- ·来喜《虎啸龙吟》首播来袭 侯吉护主很“
- ·《让世界听见》“大白菜”“刺探军情”压
- ·《爸爸5》温情收官 杜江忆嗯哼成长热泪盈
- ·《琅琊榜2》曝最新海报 “应勤”吴昊宸
- ·张艺兴爆发音乐能量 《天籁之战》颠覆改
- ·吕晓霖现身《是真的吗》 分享冬日养生之
- ·嘉人盛典 女编导挑逗章贺进了“女性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