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影唯品读(Dywvip.Com),分享国内电影的观点与解读!!
当前位置:主页 > 观点新知 > 正文

“我死之前,再帮我打一次飞机吧”

时间:2018-05-15 11:3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要说去年的同志电影,有两部备受瞩目的作品是必看之选。

  

  一部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景致意境和演员都美得赏心悦目,我之前给大家推荐过

  

  另一部就是法国的《每分钟120击》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框架更大的LGBT题材影片。

  他们聚焦的,是艾滋病人,是同性恋

  就是这部很有力量的电影——

  《每分钟120击》

  120 battements par minute



  豆瓣评分8.4。



  烂番茄的新鲜度高达99%



  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上,本片获得了评审团大奖

  但是这部片子,对观众非常挑剔,这从戛纳的评选纷争中就能看出来。

  

  西班牙著名导演阿莫多瓦深受其感动,认定它就是第一,

  这和他本人是同性恋者有很大关系。



  有些面向LGBT群体的东西,他比异性恋更能感同身受。

  

  然而金棕榈最后还是颁给了奥斯特伦德的《方形》

  因为评委会内部实行民主,

  即使阿莫多瓦身为主席也要听取其他评委的不同声音。

  

  谈起它的落选,阿莫多瓦也是一度哽咽

  可见他有多爱这部电影。



  如果说《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部可以忽略性别的电影

  那这部电影中重点关照的是,而非“同性关系”



  所以电影《每分钟120击》,如果取消「同性」,

  影片内涵便不成立了。

  尽管同为爱情,但我们必须正视同性关系中,不可回避的具体困境,

  比如——艾滋病

  彩虹旗飘扬的意义,是要打破歧视追求平等,

  这其中便包括尊重不同爱情之间的差别。



  《每分钟120击》关注的

  就是这样一个90年代的法国抗艾滋病同志组织——

  ACT UP。



  当时的法国,是欧洲艾滋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十年间,男同群体的感染率,从4%飙升到30%

  更别提性工作者、瘾君子、流浪汉等边缘艾滋群体。



  一个事实是,他们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有效治疗,反而受到极大歧视。

  甚至有一种说法:

  艾滋病是一种乱伦的疾病,病人死不足惜。



  一个中学女生直接人身攻击他们:

  因为我不是玻璃(男同志),我没有你们的风险,所以不会得艾滋。



  不要忘了,除了性传播,血液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1980至1991年间,法国发生了轰动的“污血丑闻”

  因为输血中心用染上艾滋病毒的血液给血友病患者输血,

  致使成千上万的人染上艾滋病。



  最让人气愤的是,政府不作为,大制药企业草菅人命。

  明明可以尽快解决,他们却首先考虑利润和垄断地位。



  就算旧药品不再起作用,这些手握一手资料的科研者始终不急不慢。

  对于处于生死线的患者来说,

  早一个月一个星期都有可能救回他们的生命。



  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

  一群激昂的战士成立了一个特殊组织——ACT UP

  全称是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

  意即“艾滋病人联合起来发挥力量”



  在电影开头,组织负责人在给新加入的成员讲解组织属性。

  他说:

  ACT UP是一个帮助同性恋人群认同,和保护艾滋病感染者权利的组织。



  即便你不是同性恋,没有患艾滋病,

  一旦加入这个组织,就要做好被外界指指点点的心理准备。



  十分凑巧,肖恩两边都占了,他既是同性恋,又是艾滋病患者。

  他的T4指数(与病毒作战的免疫淋巴细胞数量)一直徘徊在危险边缘。

  作为一个拥有10年抗艾历史的老人,肖恩比谁的都有发言权。



  加入ACT UP后,他被大家的激情感染,投身到各种活动。

  他们闯进制药厂泼血,给科研者以警示。



  发言人在艾滋病问题上打官腔,

  他们就朝台上扔血袋,引起社会的关注度。



  未经许可,冲进课堂给学生分发安全套和艾滋宣传手册。



  在夜晚游行中,数不清的人平躺在冰冷的地面上进行反抗。

  他们在城市中央“尸横遍野”

  迫切的活人看起来比死人还绝望。



  甚至有一天,塞纳河都被这群疯子染成了血红色



  尽管做了这么多努力,大部分人仍置身事外,

  认为得病是他们的事,虽然很可怜,却只能深感遗憾。

  的确,针没扎在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有多痛!

  



  但是,对于ACT UP这群人来说,如果连他们都放弃自己,根本就不会有人在乎了。

  自救,是唯一的办法。



  在影片中,所有人的身份只有艾滋病患者、男同、女同,或者是帮助他们的人。

  至于身份、职业、家境等等,导演一概没提。



  这群本应看着羸弱的病人,每次行动都拿出全部力气。

  不论是在大街上高呼“艾滋!同志!我们死于漠视!”的响亮口号。



  还是用欢乐、活泼的啦啦舞吸引人的目光,

  他们都朝气蓬勃、慷慨激昂。



  最让人意外的是,每次行动后,一群人挤进喧闹的酒吧,喝酒蹦迪狂欢。

  伴着每分钟120击的浩室舞曲(导演最爱的音乐),

  在迷乱的灯光里,和恋人厮混,肆意舞蹈。

  仿佛生命只剩下眼前一刻,拼尽全力,才不枉活过



  正如电影的主人公肖恩,他不允许自己因为恐惧和懦弱,错过身边的爱情。

  在爱的时候,他勇敢、赤诚、炽热



  年少无知导致他不幸染上艾滋,但他并未因此失去爱的勇气。

  为了拥有完美的性爱体验,他鼓励所有男同带避孕套。

  和男友之间的每一次缠绵都情意缱绻。



  两人还在床上开有关艾滋的玩笑,看得人哭笑不得。



  就是这么一个乐观勇敢的年轻小伙,我们却要看着他慢慢死去。

  从身上遮不住的斑点,到必须靠大剂量药物维持生命,再到完全失去行动能力。

  病痛的折磨一点一点击垮他。

  而他的愿望是,在临死前能再打一次飞机。



  看完我才真正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要取这个名了:

  每分钟120的心跳,医学上称为“心动过速”,是成人情绪激烈时的反应。

  电影中的这群人,他们痛苦,他们抗争,但他们却也只能这样激烈的活着。



  正如影片中蒂博所说:艾滋是一场战争,一场人们视若无睹的战争。

  在《每分钟120击》里,LGBT群体、艾滋病患者处处受到误会、歧视、伤害、侮辱,一群年轻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使用他们的嘴舌、大脑、思想、信念、内心、精神杀出一个黎明。

  既然是战争,就必然有伤亡。

  就像故事的最后,肖恩的血肉之躯终究没能扛过病魔的荼毒。

  他想坚持下去,可却连呼吸,似乎也已经用尽全力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