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影唯品读(Dywvip.Com),分享国内电影的观点与解读!!
当前位置:主页 > 观点新知 > 正文

经典惊险片《恐惧的代价》:绝境中的反抗与毁灭

时间:2018-08-14 13:5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恐惧的代价》:第六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第三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一)

  这是一部获双料国际大奖的欧洲电影名片——是第一部同时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的电影。

  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本片擅长营造真实环境与紧张气氛,而环境与气氛的出色营造,又带来很强的娱乐效果。

  下面我们就先从环境、气氛和娱乐三个角度考察一下经典为何称为经典。



  (二)

  1、环境。

  影片前半段比较平淡,主要营造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环境。在这个南美小镇,一群流浪汉穷困潦倒地混日子,但又梦想发财后离开这里,这时相对应的环境就是肮脏、混乱的。譬如到处是脏水坑、孩子们衣着褴褛、乞丐街头乞讨、破旧的出租车、天空飞过的看上去破旧不堪的飞机航班,等等。

  后半段三个流浪汉铤而走险,和一个落魄商人一起踏上赌命之旅,环境就主要是荒僻山路,到处是穷山恶水的境况,令人压抑,与两辆卡车上装满的炸药一起,令观众和主人公一起提心吊胆。

  导演运用大量的外景实拍,将真实的环境与演员出色到位表演相结合,制造出的噩梦感令人深深代入。



  2、气氛。

  前半段在小镇咖啡馆里,有一场非常紧张的戏。当泥瓦工鲁奇举起酒瓶砸向商人吉奥时,后者用枪顶住了他的腹部。下一刻,当鲁奇嘲讽对方用枪不是好汉时,吉奥把枪交给他,他握枪的手战抖着扣动扳机,结果枪里没子弹。这场张力十足的好戏启发了后来无数电影中剧情的反转桥段。

  后半部中最出色的气氛营造有三场,分别是过木桥、炸巨石和过油坑。

  过木桥一段,两对搭档的表现大有不同:一对是配合默契、通力合作,最后共同顺利闯关;后一对则两极分化,一个极勇敢,另一个极胆怯,最后是胆小鬼抛下同伴躲了起来,而大胆的那个独自闯过了险关。

  炸巨石一场,放置液体炸药的宾巴小心翼翼操作,生死关头出了一头汗,另三人虽躲得远远的,仍紧张得不行。平行叙述的镜头来回切换,成功地揪紧了观众的心。

  过油坑时,车轮前行的特写与驾驶员动作表情近景的切换令人紧张得无法呼吸。

  谁说惊险片必须是大场面?本片靠几个人、两辆车、一条路,营造出了千军万马般的压迫感。

  3、娱乐。

  在我看来,本片最大看点,是主人公们怎样在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最终获得了成功。

  片中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勇敢者。宾巴在炸巨石一场戏中勇于承担,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几十吨重的巨石因山体滑坡挡住去路,唯有用车上的炸药才能搞定它。这时勇气的力量非常关键,再加上相关的常识,最后闯过了这个难关。

  马里奥则在过油坑时有勇有谋,虽然车子陷在油里,他并不绝望,同伴的腿被压断,他也并不抛弃对方。



  当马里奥用自己作为一名老司机的经验和智慧最终将车开出油坑时;当车轮从油坑中一点点艰难地向岸边爬坡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最后车子脱离困境的一瞬我感到如释重负。这种压力释放的快感,来自影片极其高明到位的拍摄技巧、细节营造,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

  (三)

  这部电影据说充满存在主义气息,这个抽象的气息,我理解为一种反俗套的精神,譬如在影片结尾,勇闯重重难关的马里奥,拿到了奖金,欢天喜地往家赶,谁知大团圆没看到,观众们却看到他乐极生悲地不小心翻车掉进山谷,一命呜呼。



  本片导演设置的大胆的一反常态的结局,不顾观众心理满足的需求一意孤行的勇气,将影片绝境中反抗与毁灭的主题演绎得入木三分,而这种特立独行的作派,大概就是欧洲艺术导演与好莱坞商业导演最大的区别吧。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