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影唯品读(Dywvip.Com),分享国内电影的观点与解读!!
当前位置:主页 > 微电影 > 正文

近10年100部高票房电影,发现了中国电影的变化趋势_微信公众平台

时间:2017-08-07 11:5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自打今年春节档之后,国产片就一蹶不振。《神偷奶爸3》、《摔跤吧爸爸》、《速度与激情8》,随便一部进口片无论口碑怎样,至少票房都足以秒杀国产片。

截止到目前,内地票房最高的十部电影中,只有三部是国产电影,剩下七部都是进口片。虽说暑期还没完,接下来还有国庆,但是目测国产片翻身的机会也不太大…毕竟上半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国产片似乎已经习惯了进口片的票房碾压。有观众认为,这纯属国产片自己作死,有些人认为是外来的和尚念经,所以,到底是中国观众偏爱进口大片,还是国产电影自己不争气呢?

一、近十年百部高票房电影,一窥内地影市之变

还记得10年前票房最高的电影是哪一部吗?不是《集结号》,也不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变形金刚5》它大哥《变1》,当年在内地揽下了2.82亿票房。

十年过去了,2.82亿票房早已不再令人称奇。仅今年上半年,票房过5亿的片子就有20多部。

十年过去了,内地影市都经历了什么?又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呢?纵观近十年来跻身年度票房十强的100部电影,或许可以从中一窥端倪。

1、内地影市迈入10亿时代

根据数据,2010年是个转折点,进口片《阿凡达》13亿多票房,拉开了内地影市进入十亿时代的序幕,由此证明了内地的市场潜力,在2011年《变形金刚3》之后,国产片终于在12年迎头赶上,《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心花路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也陆续突破了10亿大关,国产电影真正进入“10亿时代”。

2015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年的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40.69亿元,全国影院总数超过6000家,银幕总数已达31627块。这一连串的数据,让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了仅次于北美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从当年的票房十强榜单来看,票房过10亿的电影高达8部,其中5部是国产电影。

近两年,尽管电影市场增速逐渐放缓,迈过10亿票房门槛的大片却越来越多。去年,有9部电影在内地斩获了超10亿票房,其中5部是国产电影。今年上半年刚过,已有10部电影票房超过了10亿。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破十亿电影数量将再度突破纪录。

2、重工业电影最“吸金”

纵观近十年内地影市的票房冠军,绝大多数都是大投资、大制作、大阵容的重工业电影。这些电影以绚丽的特效、宏大的场面,不仅俘获了中国观众,在全球的成绩都是惊人的。

近几年,国产重工业大片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票房潜力。2015年,《捉妖记》、《寻龙诀》等影片被视为国产重工业电影的新标杆。特别是2016年,《美人鱼》狂揽34亿票房,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惊喜。

好莱坞一向以重工业出名,这也凸显了它的票房优势,《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哈利·波特》、《007系列》、《复仇者联盟》等系列电影,几乎每部都能跻身票房十强。反观国产片,除了两部《画皮》,几乎没有成功的重工业系列电影。这或许是国产电影票房稍显落后的重要原因。

3、香港电影人贡献突出

经过观察,相当多的高票房电影,都是内地和香港的合拍片,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2007-2016年跻身票房10强的国产片中,有27部是内地和香港的合拍片,1部是纯港片,4部是多地区合拍片,只有19部电影是纯正的“内地血统”。

历经十余年发展,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不仅成为了国产电影的一种重要类型,也在提升国产电影质量、唤起观众观影热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国产电影在票房上的高歌猛进,离不开香港电影人的贡献。

4、名导走下神坛,跨界导演成为吸金王

前些年,票房榜上“最亮眼的星”除了好莱坞大片,就是名导之作。张艺谋、冯小刚、姜文、吴宇森、陈可辛……这些名导一旦推出新作,就相当于预约了当年的票房十强排位。

不过,近些年这些知名导演表现有些退步。近三四年的高票房电影中,名导执导的电影所占比重明显降低。去年,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仅斩获4.84亿票房。张艺谋执导的中美合拍片《长城》,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未达预期。

知名导演走下神坛,也意味着一支新生力量崛起---跨界导演。徐峥、赵薇、郭敬明、韩寒等跨界导演,都成为了电影圈的“吸金王”。据统计,近十年的票房十强榜单中,有7部电影是跨界导演执导的。

跨界导演的到来,为相对单调的中国影坛输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由于专业性不足,跨界导演的作品多数褒贬不一,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二、主场作战的国产片,赢不了进口片吗?

虽然看起来进口片的声势更浩大一些,但其实国产片并没有输阵。据统计,2007-2016年跻身当年票房十强的100部电影中,51部电影是国产片,49部是进口片。

具体来看,国产片的票房表现发挥时好时坏,在2009年、2013年和2015年,国产片的票房表现好于进口片,各有6-7部电影跻身当年的票房十强。在2007年,2011年和2012年,国产片总体的票房表现逊色于进口片,只有3-4部电影跻身十强榜单。

现在来看,国产片票房爆发的三年,都是因为某种类型的电影的走红。2009年恰逢建国50周年,是主旋律电影的高产期,诞生了《建国大业》等四部高票房主旋律电影。2013年是青春片崭露头角的一年,赵薇、郭敬明的导演处女作大获成功,引领了青春片的拍摄热潮。2015年,“喜剧”成为了这一年的电影关键词,不少优质的喜剧片都斩获了票房佳绩。

而国产片惨遭票房碾压的那三年,则是因为遭遇了好莱坞的“票房怪兽”。2007年上映的《变形金刚》、《哈利波特5》、《加勒比海盗3》,2011年的《变形金刚3》、《功夫熊猫2》、《哈利波特8》、《速度与激情5》、《加勒比海盗4》,2012年的《碟中谍4》、《复仇者联盟》、《泰坦尼克号》,每部都是全球范围的“票房收割机”,国产片很难与之匹敌。

这样看来,上半年的低迷似乎有了答案。毕竟《速度与激情8》、《变形金刚5》、《加勒比海盗5》,都属于近十年来最为吸金的系列电影。更何况,上半年国产片总体也不太争气。

下半年还有暑期档、国庆档和贺岁档三个强档期,国产片也不是完全没有翻身的可能。毕竟近十年跻身年度票房十强的国产电影中,有31部电影都是下半年上映的,上半年上映的仅有20部。也就是说,下半年的国产电影如果品相稍好,仍然有翻盘的机会。

三、成为票房大国就够了吗?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的十年。不仅成功跻身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也是世界拥有银幕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然而,当我们回顾这十年的高票房电影时却会发现,能在电影史上留存下来的,能够经得起观众、历史、艺术、美学检验的电影,依然少之又少。尤其是最近五年鲜有作品能够叫座又叫好。

究其原因,中国电影产业还存在着不少短板。

首先,中国电影工业化仅仅处在起步摸索的阶段,电影类型比较单一,同质化和跟风现象严重。想要补齐这些短板,提升国产电影的品质,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每一个影视从业者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另一方面,逐利资本大量涌入影视圈,也是国内烂片丛生的重要原因。影视作品创作受制于对资本的追求,资本的盲目逐利使不少电影制作者只得把电影当成一门生意,利用各种手段获得了票房,却失了质量。

历经十年的发展,中国能够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这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票房大国不等于电影强国。如果影视制作者满足于“票房大国”的美名,一味地追求票房,无视电影品质,最终只能落入口碑票房双输的结局。

身为票房大国,影院里最受追捧的却是其他国家的电影,还有比这更尴尬的事吗?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