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问的是理想主义,宣传片,和年度视频剪辑盘点
那天有弟弟问我秦腔。
我东扯西扯,扯《百鸟朝凤》扯工作艺术扯看明传奇的普通受众喜欢唱词还是热爱表现形态还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有追求但是服从现实的你我他唐老鸭该不该叫他艺术家。弟弟说:那不叫艺术家。
我说:我现在没资格谈艺术。回报不了家养活不了自己我没资格谈艺术。
这话情绪化了。弟弟别当真,当真也没关系。
我说这个的目的是,这是《无问西东》在现实时空层面所呈现的一种状态,无关叙事情节情怀的一种价值观,即所谓“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的载体及表现形态有很多,文艺梦想,李扬,世界观人生观,校训,大学精神,家国情怀。但是遗憾,没有很多人有纯粹的理想主义。
《无问西东》就是讲这么个东西的片子。只是可能,它恰好的,稍微有那么一点的,不太符合我的审美。
1.
人喜欢寻找存在感。
而这种特点在标榜了“国家”“民族”的“神话”事件和文艺作品中体现的最为出彩。《无问西东》从制作、宣传到时隔数年的发行,自带情怀,叙事跨度之宏大包含西南联大、抗战、文革、两弹等国家历史节点上的重大事件,观众无意识地习惯在历史洪流中参与重要人物在重要历史事件中的重要命运选择,并由此在历史氛围、家国情怀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这种现象同昆德拉笔下的“媚俗”是不同的,它来源于“国家神话”的运作方式,即通过节日庆典、国旗国歌、演讲等行为促使国家成员培养其自身的国家认同感。
国家神话:谋求以国家主义的立场证明某一特定国家起源的神圣性和崇高性,确证自己国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在运作方式上,借助于宏大的政治仪式、节日庆典、口号演说、文艺宣传、国旗国歌等神话叙事,以无限循环和强力推广的传播方式培养每一个公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绪,促使每一个国家成员忠诚于国家利益,服务于国家使命
《无问西东》中的大量素材,都是基于“国家”“民族”存在感而选取设立的。我们不能因此批判作品中这种利用民族情绪嫌疑的素材挑选,我想表示的是,观影过程中,会感动会流泪,我也是。但是这种眼泪更大层面的是依赖于历史事件本身,静坐听雨,战壕中念起泰戈尔的诗,王敏佳被批斗致死,沈光耀驾驶战机与敌舰同归于尽,等等。
所以一些观众会说:你不哭不感动感觉很烂,你真无知。
另外一些观众会说:没有逻辑的自嗨,有什么可哭的。
这两种观点都被我极端化了。事实上少有观众以及影评人会持有这样的观点。它反映的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者的观影观上的分歧。这种分歧正是源于导演对这类素材的不成熟(情绪化)文本的驾驭。
2.
台词冗长,如同演讲,背景音乐宏达浩瀚,情绪激昂,它所营造出的庄严和神圣感是不言而喻的。恰当分量的感动是感动,超过了,就变成了网站上的年度视频剪辑集锦。
奉行叙事至上的传统观影习惯偏爱的是情节的高潮冲击,在文学上可以叫跌宕。适当的高潮有利于把握戏剧节奏,给观众兴趣;持续高潮的后果就是全部低潮,这是我所不喜欢的。
电影以影院为空间载体,自然还要遵循审美规范,遵循常人视野的观影共识。而电影文本的情绪张力过于依靠素材本身的感动泪点,或是通过视听语言强化这种泪点,因此我看电影时,会有种在电影院看哔哩哔哩AMV或者年度电影盘点剪辑的既视感。这类作品以多个影像作品中的高潮事件为素材,加以慢镜等剪辑技法,添加重要人物表达主要情绪的台词的画外音,再统一整部剪辑作品的风格化音乐,在短时间给观者大量的回顾感受。这是优秀的情绪载体,有播放时间短的优势,不强调叙事,情感充沛。但使用到电影里,就产生了另类的疲乏感,就产生了《无问西东》的疲乏感。
3.
不喜欢电影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槽点:做作。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做作可以是矫枉过正的涂抹脂粉,可能是虚情假意的扭捏作态,也有可能是出于不三不四的东施效颦”
做作的评价多来自于影片对素材的刻意渲染,渲染也往往是平面化的。最典型的当属王敏佳线中被批斗被围殴致死的情节。能将这样的情节影像化地呈现在电影院里,这是值得赞美的,同一场景同一时空,由一个“帘子”作为间隔,达到了“大同”中处境完全相反甚至可以说是对立的表现效果,人物身份的对比行为的对比语言的对比一重一重反复叠加,讽刺意识与悲剧性也在这种对比中一层层升华。直到最后师母被吓到,与丈夫长达十几年的斗争变得毫无意义,投井自杀。时代的荒诞与影像风格的唯美拉开了距离,疏离叠加成对观众的震撼。但也仅到震撼为止,没有接下去探讨悲剧在个人身上的作用原因。黑江湖主编李逾求说这叫三观不正。
“尤其令人感到费解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做出了忏悔,唯独在这个故事段落中的主角,章子怡,也是“我”,没有任何忏悔,同时得到了一位优秀男子最无私的爱。正是出于对“隐藏”在家国大义下的对人情人性的冷漠和对恶的纵容,让我决定对它打下负分。”
4.
电影四个不同时空交叉叙事,类似《云图》,但因为剪辑过于强调情绪反而忽略了相当数量注重叙事的受众的需求。每个故事中的人物互为关联,互相影响,共同解答电影开始提出的问题,共同统一结尾张震饰演的张果果口中的答案。这样的叙事没问题,交叉蒙太奇的对比呼应效果很显著。
对于多时空叙事的电影来说,整体把握是一个挑战,叙事失焦在所难免。这种叙事的电影,主线线索往往不是一个人,一个叙述者,可能是一个道具,如《两杆大烟枪》。一种价值观和主题,《天注定》。《无问西东》显然是后者。这种价值观和主题的良好表达更多的应该是在戏剧冲突人物行为表现之后由观众亲自提炼出的。这部电影很完美的避开了这点。
四个故事都在用传统文学叙事的语法强调“真实”、“正义”等字眼,吴岭澜授课时讲“真实”,飞虎队军官的招飞演讲讲“真实”,面对军官质疑沈光耀咬牙切齿再次喊出“真实”,等等情节。反复强调成了一种刻意的渲染,使电影中观众思考的乐趣成本大打折扣,电影由此成为了一种直白的价值观说教。
尽管配合着音乐等视听元素可以达到很好的捕捉泪点的效果,但正如前面所说的,脱离了电影叙事规范,成为了一种未成规范甚至照猫画虎的实验,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空,历史中的优秀人物说着教科书里的名言,少了生活化和社会真实性。说好听点是群像,正常来说就是人设扁平。看完电影回家路上,我在想,电影是不是还有一个名字,《建校伟业》。
5.
值得一提的是汪曾祺先生的梗。喜欢汪曾祺作品的观众看到那些熟悉的细节时候一定会会心一笑。
“古驿道的一侧,靠近语言研究所资料馆不远,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跑警报》
“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中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跑警报》
“体育主任马约翰带着大一学生在操场上上体育课。马先生一年四季只穿一件衬衫,一件西服上衣,下身是一条猎裤,从不穿毛衣、大衣。面色红润,连光秃秃的头顶也红润,脑后一圈雪白的鬈发。他上体育课不说中文,他的英语带北欧口音。学生列队,他要求学生必须站直:“Boys!You must keep your body straight!”——《新校舍》
有一位曾在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美国人问他: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有一个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6.
电影“情怀/写意大于情节”,有很大的格局野心,侧重思想、风骨的传递就注定会忽略传统影视规范的叙事至上主义。它讲国家壮志,家国情怀,也讲大学精神,教育传承和理念,这分明是与现实的教育体制互文。高晓松在节目中批评清华博士“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自己在哪,不知自己该去何处”,这是理想主义的寂灭。
同样的,沈光耀与敌同归于尽的情节中,尽管被失重的音乐大肆包围,但我们仍然会流泪;陈寅恪在昆明茅草屋顶的教室里讲课,闻一多在“红土青草的斜坡”上讲课,陈楚生抚了抚鸽子,念起泰戈尔的诗,炸弹与轰炸机,头上便是,有人会流泪;冰糖莲子甜也苦,甜的喂养了高唱《奇异恩典》的陈鹏,苦的从沈母眼里溢出来,从一身戎装跪地不起的大小林眼里溢出来,从观众眼中溢出来。
这些东西是远离我们生活的,是被生活赚钱养家的刻板印象规训了的,有人会因为这种“矫情”“做作”的东西刺痛内心深处不愿接受不敢正视的尊严,有人则在影院里毫不吝啬自己的眼泪。这只是两种价值观,无关乎正误,只关乎你是否对自己真诚。
浩大的野心自然不是仅靠多线联系的叙事就可承载的,支撑起来还需更大的电影语言。其实也无外乎故事难讲,毕竟最开始是命题作文。导演不易,期待2018华语市场更好的作品。
本文首发公众号:荧惑1900(Yhuo1900)
(责任编辑:admin)
- ·《卧底巨星》曝特辑 陈奕迅床戏重口李荣
- ·《金珠玛米》曝终极预告 上演“天高地阔
- ·《北平以北》揭秘“一县分三国”怪象 还
- ·《英雄本色2018》曝海报剧照 兄弟团不掩
- ·《捉妖记2》曝“谁是赌神”特辑 梁朝伟挑
- ·《巨额来电》今日公映 骗术揭秘展商业大
- ·冯小刚《芳华》首映 把半个娱乐圈都弄哭
- ·《侏罗纪世界2》发首支预告 更多恐龙加入
- ·叫兽易小星献声《圣诞奇妙公司》 引惊喜
- ·周冬雨朱亚文力荐《帕丁顿熊2》 杜江携萌
- ·《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上演猛兽奇袭
- ·丁冠森《假如王子睡着了》上映 小角色成
- ·《太空救援》定档1月12日 3D视角让观众“
- ·《城市之光》聚焦社会议题 邓超与方木互
- ·《无问西东》定档1.12 预告片细节十二连
- ·《至爱梵高》今日公映 获赞最想用手机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