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丨中国在戛纳电影节到底算老几? 电影唯品读
槽点和看点多多的戛纳电影节
戛纳年年有,今年大不同。“网络大电影”首次挤进主竞赛,范冰冰做主竞赛单元评委,还有时光小编搞的“奥运版”电影节:戛纳历史奖牌榜,仅供参考。
随着《伊斯梅尔的幽魂》的首映,第70届戛纳电影节拉开了序幕。“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电影迷们排在放映厅外买票候场或者在国内刷着媒体发回的最新影评,而吃瓜群众则对“某18线网红又在红毯上作妖了”、“评委会主席和史皇开撕了”这种事情喜闻乐见。无论是影迷还是普通观众的关注度,都显示着戛纳继续坐实全球电影节老大的地位。
年年五月看戛纳,年年关注的是哪个大神要捧起金棕榈。今年不如换个玩法?像看奥运会一样看戛纳?某种程度上,戛纳红毯其实就是电影版的奥运会入场式?这不女版姚明不也来了嘛?比如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界的“乒乓球”?还有,像奥运会一样搞个奖牌榜,咱中国排第几?带着种种疑问,小编给网友整理出了这个最权威的"野鸡"排行榜。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排行榜仅供参考。
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们
★ 计牌规则 ★
最佳影片奖,也就是金棕榈奖,是戛纳电影节唯一的最高荣誉,因此以金牌计。而评审团大奖的含金量也仅次于金棕榈,因此以银牌计算。最佳导演、最佳演员虽因明星效应加成受到较高关注,但属于个人奖,因此和编剧奖一起以铜牌计,评审团奖虽然与评审团大奖仅差一个字,但它旨在鼓励那些极具先锋色彩、个人特色鲜明的影片,含金量不如评审团大奖,因此也以铜牌计。
其他奖项如技术大奖、周年纪念奖、费比西奖等奖项非常设奖项且对特定影片开设,关注度和含金量在主竞赛中相对较低,因此不计入榜单。
★ 戛纳电影节70年历史奖牌总榜 ★
(国家篇)
榜单综述
坐拥好莱坞,汇集全球最优秀的电影人才,以及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的美国在奖牌榜上展现出强悍的统治力。美国在戛纳的各个时期表现都很强劲。
左手好莱坞称霸全球票房榜,右手作者、艺术电影雄踞戛纳第一,美国电影你不服不行。
法国的东道主优势也比较明显,当然,作为电影发源地的法国在电影艺术上本身就有底气和美国叫板。虽然美国人最常捧起最高奖,但法国人在个人奖项上发挥十分出色,在奖牌总数上甚至还超过了美国。
电影变革运动往往能培养出许多艺术干将,也就擅长拿奖这件事了,奖牌榜上前几名,意大利有“新现实主义”,法国有“新浪潮”,德国有“新德国电影运动”,英国也有好几个电影运动。
奖牌总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世界各国电影艺术的发展程度,但是不是绝对的,拿奖除了实力,还要靠运气,作为当今世界影坛的两支重要力量,韩国和西班牙从未拿到过金棕榈(指的是纯本国制片电影)。
电影变革运动培育文化干将
和奥运会上名列前茅的情况不同,中国(华语电影)在戛纳奖牌榜的排位比较尴尬,这跟中国电影艺术的实际发展情况也较为符合。更尴尬的是,这些奖大多都是世纪之交拿的,一方面是第五六代导演正活跃时;另一方面是王家卫、侯孝贤、杨德昌这样的港台导演处于巅峰期;更重要的是,当时赶上欧洲电影界对华语电影兴趣浓厚。
现在中国第五代导演大多早已经没时间拍艺术片和作者电影,第六代拍片速度也明显降低,短时间内中国在该榜单上似乎无望提升大的排位。区别于奥运会的惯例,笔者将港台电影和中国内地归在一起,这样使得数据好看不少。
★戛纳电影节70年历史金牌榜★
(个人篇)
目前有八位导演两次获得金棕榈大奖,共同占据金棕榈个人金牌榜首位,他们分别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迈克尔·哈内克,肯·洛奇,阿尔夫·斯约堡,今村昌平,比利·奥古斯特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达内兄弟。
迈克尔·哈内克是否能率先实现三座金棕榈?
迈克尔·哈内克本届凭借《快乐结局》再次入围,拿奖呼声极高,或许有望从群雄中突围而出,率先完成三座金棕榈的壮举。当然,即使哈内克冲击失败,我们还是有望在近年内见证这个影坛壮举,双金棕榈俱乐部中,肯·洛奇、比利·奥古斯特、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达内兄弟目前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都有机会迈入三金棕榈大门。
中国首金
1994年,陈凯歌以《霸王别姬》让国人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尝到了金棕榈的味道。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巅峰作品之一,同时也是陈凯歌的个人最佳作品(没有之一)。那一年,陈凯歌携巩俐、张国荣、张丰毅亮相戛纳,风光无限,拿下金棕榈大奖。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的金棕榈是与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的《钢琴别恋》共享,也是戛纳历史上首次有女导演拿到金棕榈。
谁会代表中国获得下一块金牌呢?虽然华语片这些年多次缺席戛纳电影节,但也有一定实力冲击金棕榈。
拿过威尼斯金狮奖的贾樟柯年来几乎已经成了戛纳的嫡系,拍一部入一部的节奏(四次入围主竞赛单元,拿过最佳编剧奖),也正是因为这样,其近年来的电影似乎有些电影节式的模式化,可能也受限于国内审查,有些丧失了灵气,想要在奖项上有更大的作为,或许应该寻求一个突破口,来得更生猛一些。
之前有媒体传娄烨新片因为制作未完成,没有搭上本届戛纳的末班车,让人对其新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备感期待,但作为第六代导演重要代表的他本身就有实力冲击金棕榈,早前他也四次入围戛纳(含一种关注单元),其导演作品拿过最佳编剧奖。
王小帅曾两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不知接下来的作品实力如何。
王全安、刁亦男等人偏向于柏林系,冯小刚近年来开始致力于严肃题材,但其鲜少入围欧洲三大,毕赣、李睿珺等新生代导演值得期待。港台方面,王家卫、蔡明亮、侯孝贤、杜琪峯、许鞍华等大师还在发光发热,张作骥、钟孟宏、赵德胤等作者型导演也日渐成熟,都有望为华语电影带来金棕榈的荣誉。
中国第六代导演们目前还没拿下过金棕榈
中国首奖
1959年,台湾话剧界元老田琛的《荡发与圣女》成为第一部正式参加戛纳金棕榈奖角逐的中国影片。《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廷布景和服饰夺得最佳内景摄影色彩奖,成为第一部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电影,严格说来是中国历史上的首块奖牌。
《侠女》开启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光荣之路
由于该奖项不属于常设奖项,因此不计入本榜单的数据当中,在常设且分量较重的奖项当中,《侠女》算是中国第一部。虽然这部电影未计入榜单数据,但仍然值得介绍一下。
华语电影艺术成就最高的类型片是武侠片。从《卧虎藏龙》、《英雄》、《一代宗师》到《刺客聂隐娘》,这些年来,武侠片为华语电影带来了太多的国际荣誉。而华语武侠电影大师胡金铨为后来者开启了先河。胡金铨的《侠女》1975在戛纳拿下技术大奖,使世界影坛见识到这种中国独有片种的魅力。此后,《侠女》中的很多桥段被无数次模仿、致敬,《侠女》却一直是武侠电影史上一座无法超越的丰碑。
武侠片可以说就是中国电影的“乒乓球”,如今随着武侠片的式微,华语电影夺奖点又少了,让人感到惋惜。
那么,哪个国家的人最会演戏呢?
★戛纳电影节影帝影后榜 ★
(国家篇)
- ·撸过那么多科幻剧,直播剧《唛姬Maggie》
- ·当特种兵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娱乐说〗张歆艺和蒋欣之间的真实关系
- ·腾讯“云+校园”| 万万没想到,95后是这
- ·韩寒拍《乘风破浪》用的高逼格装备、剧组
- ·《爸4》独家逗趣幕后花絮 还有刚出炉的安
- ·五哥拍到了黄子韬那部遗失手机的最后一刻
- ·【一年生】百度云资源_百度网盘链接_百度
- ·卓伟道歉恺威幂幂,真是打脸啪啪啪的节奏
- ·诗诗也要怀孕了?心疼胡歌的幸福指数。
- ·《RM》的感动终将被停止,7012终将止步20
- ·“世界这么小,你我都认识” ——《咱们
- ·她是5年被抓3次的台湾毒后,曾多次割腕自
- ·《爱情公寓》的林宛瑜被曝已结婚?原来她
- ·啃洋葱,嚼大蒜,爆菊花!这群欢脱的神经
- ·一言不合就啃脚!安吉和甜馨可以组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