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许亿:《每天读本书》里的知识胶囊,真的管用吗? 【猫眼
时间:2018-04-13 16:0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次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这些年喜欢的知识类脱口秀,主要还是高晓松《晓说》和罗振宇的《逻辑思维》。另外有一个音频的《冬吴相对论》也非常不错。至于其中的内容或者深度,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只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实在浩瀚,有些人为了导引了一条兴趣的道路,也是善莫大焉的功德。其中重点是罗振宇的《逻辑思维》,比较起高晓松的漫天闲聊而言,指向性更加明确一点。都是以某本书为基础的讲述。其结果,让胖子这样闲极无聊的人,至少在其指引下也读了几本有意思的书。这天罗振宇的2号得到发布会,隆重推出了《每天读本书》这个项目。大致意思便是将一本书浓缩到二三十分钟,然后读给你听。说真的,我以前也陆续听过几本。我睡觉的时候喜欢听一点东西——可能也因为是睡前听。一个过于完整压缩的东西,实在不是很适合。也就是往往听到一半的时候,我睡着了。说到底其实没有听明白。当然,这还不是问题。当罗振宇声势浩大的将《每天读本书》推荐出来的时候,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也有必要为之担心一下。这是书籍将来应该存在的形式吗?假如为了活着,何必要吃美食这么麻烦。直接输营养液就可以维持生命。又如过去看人奚落德国人吃饭严谨到刻意的行为。说,假如将人体需要的营养直接制造成胶囊,饥饿时候吃一颗岂不万事大吉。是的。需求与享受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只为满足需求,显然是一个比较低端的生意。豆瓣上有人诘问: 当知识仅仅作为所谓社交货币存在,那再无知识分子,只有通街的知道分子,在鼓吹效率的同时,如果只追求广度而罔顾纵深,那这种知识需求与鸦片又有何差别。(红红火火)这是上午比较触动我的一句话。阅读和知识,可能是两件事情。阅读是一种方式,而知识,可能是这种方式的某种结果。显然不是全部。假如只要知道一本书的结论,那么看《简介》岂不更省时间。过程的重要性被疏忽的时代,其实,疏忽的是,我们作为人存在的意义。最后便是对于时间的看法,时间就是一种荒废。但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荒废别具意义,假如我愿意每天打麻将到死,你跟我说叔本华的意义,还不如看我个人作死的行为。是的,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因为他对于每件事情都有属于自我的理解。假如,将你的理解,形成所谓的知识胶囊。无非灌输我成为一个成色不足的你而已。我们老家的笑话,说某人是孝子,他将甘蔗咬烂了喂他妈。再说一下结论——酒是恰到好处,半斤而已。——一个玩物之所以成为玩物。每个人看法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看功能,有些人看审美,还有些人,看包浆。胖子的意思是,每天听本书,恐怕你会迷失在自以为是的所谓知识当中。尤物当前,你看到的只是人体比例而已。数字能让你高潮吗?!打游戏的人恐怕会懂得。如果你有无限的积分,无数的不受控制的 装备。那么这个游戏,还有屁的玩乐的乐趣。说到底,我确实恐惧。两个方面,一是读书的人觉得自己看完所谓提炼就不再愿意深读下去。一是作者,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论据做到更为详细。所谓知识这个东西,根本就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一个懂得理解的人,比一个知道更多硬货的人。懂得什么叫做人文。好吧,酒的乐趣,是到达微醺的过程。假如就是求醉,说真的,麻药就可以了。不讲年份!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内容
- ·[原创]打几个呼噜,就算是醒了? 【猫眼
- ·央视:应弘扬以植物性为主的传统膳食!
- ·[原创]尤德才:国企为什么要“混改” 【
- ·一半是团聚,一半是死别! 【猫眼看人】
- ·[原创]宜宾李庄 【猫眼看人】
- ·女画家与一只小狼 (感人至深的视频) 【猫
- ·我在【澳大利亚】的退休生活! 【猫眼看
- ·社会我杜哥:杜牧为何敢抢上司女人 【文
- ·[原创]三个运动场,三只狗,两种命运。。
- ·[原创]我是一名锁匠,请问如何移民? 【
- ·中国“象牙女王”坦桑尼亚被控走私近两吨
- ·也说南北买菜之差异 【文化散论】
- ·造孽者的摇钱树
- ·[原创]外国人看完三国演义,起名
- ·孕妇喊疼想剖腹产被家属多次拒绝 后跳楼
- ·[原创]谎言-"中科院抗癌药能精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