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影唯品读(Dywvip.Com),分享国内电影的观点与解读!!
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资讯 > 正文

[原创]融会贯通——我对中西文化的一点心得 【猫眼看人】

时间:2018-04-13 16:0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令我感到非常奇怪的是,中西文化中相通的那部分内容很少有学者点出来,这让我十分迷惑。比如第一次读老子的《道德经》时,我就想到西方的自由主义学说,“道”就相当于那只看不见的手,无为而治就相当于现代人所提倡的小政府。这太明显了,为什么不见有人对此论述呢?那些在明朝时第一批时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反应也特别有趣,当他们读到了《论语》后,他们感到十分震惊,因为他们发现孔子说的话怎么类似于《圣经》里耶稣的话,他们甚至想象上帝曾经启示过中国人,不然孔子怎么会说出那样的话来呢?只是后来中国人把上帝的存在忘记了,而孔子是一个先知,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达着上帝的福音。我没读过《圣经》,但我相信道德教喻总会一些相似的内容,所以《论语》和《圣经》里有一些相似的话不足为奇。但当这些传教士把中国的书籍和思想传播回西方时,推动了一场非常深刻的文化运动,他们对“上帝”开始有怀疑了。启蒙时代的西方人视中国为一个理性的国度,它把道德建立在理性之上,而不是宗教之上。影响远非如此。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在他的著作《中国社会史》中总结那个时代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时写道:“中国提供了文明、富裕和强盛国家的第一种例证,该国的一切均与基督教无没有任何关系,而似乎是建立在理性和自然法的基础上。它就这样强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政治思想的形成,甚至直到它的某些基本制度,无一不被欧洲仿效。”美国学者墨菲也持相同的观点,他在《亚洲史》一书写道:“期间,他们关于中国的记述成为西方人的知识之源,并促使欧洲启蒙运动形成了视中国为哲学王国的观念。欧洲人对中国和印度的赞美,以及诸如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那样的人士有关中国的论述,影响到启蒙运动的美国后继者按照一个学者公民杰斐逊的远见设计了我们的共和国。在这一时代的大部分时间,西方人疯狂地渴望中国的东西:绘画、家具、花园、印花墙纸,还有儒教制度。”尽管许多学者提及这一段历史和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有充分的理由猜测近代西方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般的紧密的关系,但这毕竟还是一种猜想,不能作为严肃的结论,更不能忽略西方人自己的探索力和创造力。但是,即使把这段历史放在一边,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这两者之间相通之处,就比如我前面举的例子,当我谈到道时我会想到自由主义,当我谈到自由主义时我会想到道。提到儒家,我倒很少想到圣经,不是因为我没读过它,而是因为儒家和天启教文化下的道德观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社会从来没有象西方基督教社会那样把道德底线拨得很高很高,因为儒家的道德观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或者说是在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不少网友讨论过自由的界限,他们用西方式的哲学语言来论述自由的界限是什么,比如他们说:“你的自由止于别人的自由”。类似的话让人很难懂,其实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用简单的语言告诉过我们自由的边界,那就是己所不欲,匆施于人。此外能提及的还有很多,比如孟子和民本主义、孔子的正名思想和责任政治、墨家和平等思想、农家和平均主义、法家和法制社会,等等。在制度方面,今天政府部门的设置,比如财务部、经济部、法务部、国防部,有没有令你想到中国三省六部中的户部、工部、刑部和兵部呢?再比如今天政府的国防首长用文官来担任,有没有令你想到那个积弱的宋朝呢?中国的文官制度对启蒙时代的西方影响同样巨大,而这样的制度是中国自秦以后经过一两千年的演变,其中经历无数动乱、战争、鲜血和生命后才获得的智慧。我称中国的先秦时代为中国的启蒙时代,如同西方一样,经历了启蒙时代,西方渐渐终结了世袭制度,也由宗教社会走入到世俗社会,秦之后的中国也是如此,只是这个转变中国比西方早了两千年。还有一点不同是,西方的启蒙时代或多或少地受了中国的启发,而中国的先秦时代那些伟大的思想几乎都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原创。当然,不以中西文化比较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忽略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说虽然时隔两千年,这些的思想的产生都是同样伟大的,足以让我们向前人们表达最大的敬意。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